FOUNDER’S STORY
創辦人故事
自 1994 年創立以來,李氏大藥廠即使在初期屬中小企業,已經成功建立多元化的服務模式,規模堪比大型製藥企業。李小羿博士深謀遠慮,善用產學研合作的優勢,專注於亞太地區市場的發展,並始終懷抱改善患者病況的衷心願望。他之所以能夠抓住機遇並取得卓越成就,源於早年擔任協作研究員的經驗。李博士於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獲得藥理學博士學位,隨後進入華納·蘭伯特(Warner-Lambert)製藥公司旗下著名的 Parke-Davis 醫藥研究部工作。他曾是醫院的兒科醫生,親眼目睹無數父母因孩子罹病而心碎,也深刻體會醫生面對無力救治的困境。更甚者,他見證母親病重日益衰弱,卻無力減輕她的痛苦。這些經歷促使他走上藥物研發之路。
李小羿博士擁有藥理學博士學位,曾在美國輝瑞大藥廠擔任藥物研究員。原本他有機會選擇留在哈佛大學任教,但他察覺到亞太地區藥物市場的巨大潛力,毅然決定返回香港發展。他曾考察過一家規模宏大的國營藥廠,最終選擇合資經營兆科藥業,專注於研發專科藥物,並將重心放在亞太市場。直至今日,他仍致力於研發針對不穩定性心絞痛的專科藥物。
李氏大藥廠推出的第一款藥物正是李小羿博士參與研發的心血管專科藥物。李博士表示:「這與我在美國的博士論文研究心臟病藥物密切相關,因此,李氏大藥廠以心臟病藥物開啟了我們的篇章。」當時,許多亞太地區藥廠的重點在於生產抗生素。五年前,中國是全球抗生素使用量最多的國家,抗生素幾乎佔了全國藥物總產量的 50%。即便是感冒和傷風,病人也常常使用點滴。然而,李博士認為,心臟病藥物的研發與生產才是未來市場的需求。事實證明,這一決策是正確的,現在中國有 1.2 億心臟病患者,而心臟病藥物的消耗量在所有藥物中居首位。
儘管李氏大藥廠無法像美國輝瑞或英國葛蘭素史克這樣擁有數千名博士級人才,但李博士一直與大學研究員保持密切合作,這些科研專家專注於開發創新治療方法,並期望透過知識轉移來造福社會。對學術界、商界及病患者而言,這無疑是一個三贏的局面。
2015 年,李博士榮獲「安永企業家獎——中國」生命科學類別的殊榮。而最令他感到驕傲的是,公司始終在挽救生命的道路上不懈前行。在擴展業務的同時,李博士也不忘提攜後進,致力培育科大的未來發明家與企業家。他捐資助學,設立獎學金,鼓勵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生進行傳統中藥及藥品開發的研究,並承諾為理學院的國際科研課程本科生提供獎學金。事實上,經營企業往往容易被數字所左右,尤其是在亞太市場,龐大的數據隨處可見。以糖尿病患者為例,亞太地區患者人數已經超過一億。然而,對於李博士而言,數字並非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他堅信所有病患都應該享有平等的治療機會,並積極投入罕見病藥物的研發。他始終堅持,經營企業並非為了個人利益,而是肩負著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責任——無論是將創新藥物推向市場,還是為病患帶來新的希望,看到他們露出笑容,都是他的初心所在。李博士以關懷民生為基石,成為社會的典範。
